弗朗西斯·阿西西的《谦卑颂歌》
朱利奥·布西重新诠释了最受欢迎的圣人的形象Per restare aggiornato entra nel nostro canale Whatsapp
我们生活在一个“取消文化”的时代,我们乐于抹去所有我们不喜欢的历史和历史内容。幸运的是,过去的一些事件和人物——但能持续多久呢?——能够抵挡住抹杀我们根源和传统的狂潮。阿西西的方济各就是一个例子,他的形象至今仍广受人们喜爱,成为举世敬爱的榜样。作为温柔、谦逊与和平的象征,方济各不仅是基督教史上的重要人物,也是我们当代人的灵感源泉。事实上,即使在方济各于1226年10月去世近八百年后,他的榜样仍然被认为是具有现实意义且“新颖”的。我们不禁要问,这种力量的秘诀究竟何在。这位圣人的早期传记作者详细地阐述了方济各所代表的创新精神,他话语的力量,但最重要的是,他令人惊叹、引人入胜、鼓舞人心的榜样。他们还说,尽管他做出了受福音派模式启发的“重大”选择,但他仍是一个正常人:“如果你想变得完美,那就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你就必定有财宝在天上;然后来跟从我”,耶稣在马太福音中说道,未来的圣人也是如此说的。
然而,如今我们却倾向于强调,甚至过分强调方济各真实的或所谓的现代性。我们认为他对自然的热爱具有革命性,使他成为超越时代的生态学家。我们深情地回忆起他与克莱尔在中世纪时期的亲密关系,当时的宗教人士对女性的恐惧远大于欣赏。我们乐于在多元文化主义和包容性的视角下重温方济各的故事。1219年,正值十字军东征的鼎盛时期,他前往埃及和圣地,向基督徒和穆斯林宣讲不同的共处方式。他受到埃及苏丹的接见,并与其共谈和平。
这些都是对阿西西圣人形象的精彩而愉悦的重新诠释。坦白说,这些作品也非常容易解读,让我们能够理解这个我们认为与我们时代最相关的人物身份。我们想要唤起的正是方济各。
朱利奥·布西在其著作《圣歌》(Il cantico dell'umiltà,蒙达多利出版社,2025年,20欧元,156页。另有电子书版本)中追溯了方济各的一生,他另辟蹊径,与世人分享了一段与世人皆知的旅程。布西追寻圣人的足迹,或者更确切地说,他与方济各一同探索了从决定放弃世俗生活(约1204-05年)到逝世的短暂而艰辛的旅程。他通过梳理当代史料,沉浸在浩瀚的圣徒传记和资料海洋中,最终描绘出一个独特的方济各:充满活力,时而温柔,更多时候则充满挑衅和不妥协。在被迫的情况下,方济各懂得服从和接受权威。但这是一个让他付出代价的选择,每次他都会从这个代价中重新出发,追寻真理。这是一个令人不安的真相,它使追寻的过程焦躁不安,有时甚至痛苦不堪,尤其考虑到方济各并未回避他所处时代的精神。他没有选择在修道院里祈祷,也没有选择隐居。他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在人群中,不断探索自己的道路,深知自己正在打破藩篱,颠覆思想体系。方济各“身处”一个经济大扩张的时代,人的价值也由其财富来衡量。穷人常常被鄙视和边缘化。然而,方济各爱他们,并认为帮助有需要的人是每个人的责任。他对病弱者也同样关怀,这与当时的主流思想背道而驰,当时的主流思想认为疾病是上帝对罪孽的惩罚。在他早期,正统思想者嘲笑他,认为他是个疯子。然而,与此同时,他的个人魅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追随者。来自基督教欧洲各地的年轻人抛弃了一切:财富、家园和亲人,成为方济各会修士,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小兄弟”,与社会和教会中最不幸的人共患难。这是一场真正的地震,它动摇了基督教的根基,但也恢复了它的力量。基督成为了最终可以效仿的典范,人类面前展现了无限可能的前景。
几年之内,这场运动取得了压倒性的成功。而创始人的疑虑也日益加剧。教会需要一个强大、高效、稳固的方济各会。但方济各能否捍卫贫穷与谦卑,保持其出身的简朴?当这位圣人力竭,感到失去希望和信仰时,这便是他面临的巨大困境。又或者,他的信仰正在动摇,如同蜡烛在门突然打开、风吹进来时黯淡下来?在方济各短暂而炽烈的人生尽头,他病入膏肓,理想幻灭。他看似被击败,但在最黑暗的时刻,他口述了《太阳兄弟赞歌》和《众生赞歌》,为意大利文学开创了一个辉煌而欢乐的开端。歌曲以对上帝的感恩作为开场,而结尾则是一首赞美谦卑的赞歌,谦卑必须引领一切,一切也都必须遵循。方济各反复吟诵“赞美祢,我的主”,以此向造物主致敬,也向一切受造物致敬,包括他称之为姐妹的死亡,因为没有死亡,就无法获得永生,也没有人类的存在。创作了《赞歌》,重新发现了那条看似迷失却被怀疑和傲慢的迷雾所遮蔽的道路,如今,方济各重新发现了自己生命的脉络。他从内心深处发现了他一直以来所知道的:只有一个源头,万物只有一个目的。如今,他的《赞歌》得以自由地传遍广阔的世界。愿痛苦与他一同消逝,愿赞美与他一同传播给所有渴望聆听,尤其是谦卑聆听的人。方济各由此可以平静地面对人生的最后时刻,无所畏惧。他知道,拥有一切的君主守护着他,保护着他。他永恒、庄严、耐心地等待着他的到来,准备迎接他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