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战争的第三十天,俄罗斯改变战略的初步迹象。

俄罗斯政府已经宣布,它打算只关注顿巴斯的“解放”。因此,我们专注于马里乌波尔的伟大战役,莫斯科打算宣布特别军事行动于 5 月 9 日成功结束,这一天是俄罗斯庆祝胜利日,即二战中纳粹投降的日子。

早上,俄罗斯军队开始撤退,离开基辅。然而,今天在首都郊区发生了新的袭击,几起爆炸袭击了距离波兰边境几公里的城市利沃夫。轰炸还在哈尔科夫,大屠杀纪念馆遭到破坏,而乌克兰人拒绝在敖德萨登陆的企图。

在受影响最严重的城市之一马里乌波尔确认万人坑。另一个也受到俄罗斯袭击的城市是切尔尼戈夫,“完全摧毁”,“200多名平民丧生”,靠近白俄罗斯边境的城市市长说,由于德斯纳河上的一座公路桥被毁,被隔离了几天,与基辅的联系至关重要。

来自华沙的拜登说他不相信莫斯科的战略改变:“我不确定”,他说,然后用严厉的语言攻击普京,并引发激怒克里姆林宫的政权更迭:“侮辱降低谈判的可能性” .

当晚,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带着一段新视频返回全国发表讲话,称俄罗斯迄今已在乌克兰失去 16,000 多名士兵。 “阵亡者中有一支占领军的指挥官和黑海舰队的二把手。”

据联合国称,自冲突开始以来,已有 1,100 多名平民丧生,而泽伦斯基的内阁主任安德烈·耶尔马克表示,他对北约和欧盟峰会的结果感到“失望”。 “我们期待更多的勇气,更强有力的决定。相反,北约似乎更关心不要激怒俄罗斯并避免冲突升级。虽然我们需要非常具体的东西,但我们不得不反复提醒你这些东西”。

***

哈尔科夫核反应堆被击中

据《基辅独立报》报道,哈尔科夫物理与技术研究所的核研究反应堆被俄罗斯大炮击中。乌克兰人日报在推特上继续说,当局无法核实建筑物的损坏情况。

***

美国想派飞机到基辅

乌克兰政府表示,美国“不反对”从波兰向乌克兰供应军用飞机。这是法新社的一位部长所说的。

五角大楼最近几周拒绝了这种可能性,称其为“高风险”的波兰提议。但乌克兰外交部长德米特罗·库莱巴今天在给法新社的书面声明中表示,华盛顿的高级官员“不反对转移飞机。据我们所知,球现在在波兰境内。我们将分析情况进一步。与波兰同事的问题“。

***

迪马约:“意大利绝不是边缘人”

乌克兰认为意大利是保证其安全的国家之一的可能性“表明我们在这个阶段根本没有被边缘化”。外交部长路易吉·迪马约在 La7 上告诉 In Onda。

拜登离开华沙

美国总统乔·拜登的专机从华沙军用机场起飞。

***

一个白俄罗斯营加入乌克兰

据《基辅独立报》报道,一个白俄罗斯营已加入乌克兰武装部队。乌克兰报纸在推特上发布了一段视频,显示该部队的士兵以白俄罗斯作家和 19 世纪革命家卡斯图斯·卡利努斯基的名字命名,他们用白俄罗斯语宣誓效忠基辅,并举着白俄罗斯国旗,但徽章上的乌克兰人制服。

基辅独立评论说,白俄罗斯语“受到独裁者亚历山大·卢卡申科的威胁,他偏爱俄语并歧视说白俄罗斯语的人,他们已经成为少数”。

***

对利沃夫的新突袭

俄罗斯对乌克兰西部靠近波兰边境的利沃夫的新突袭是在下午造成至少 5 人受伤之后。地区军事管理局在 Telegram 上报道了这一点,Ukrinform 援引该消息称,报告了“其他三起强烈爆炸”,并指出“空中警告仍然存在”。

***

莫斯科:“拜登不决定谁统治俄罗斯”

“这不是拜登决定的。这只是俄罗斯联邦公民的选择。”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克里姆林宫发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在评论乔·拜登的话时说,弗拉基米尔·普京不能继续掌权。

***

拜登:“普京独裁者,他不能继续掌权”

“这个人不能继续掌权。”这是美国总统乔·拜登在波兰华沙发表的声明,他指的是弗拉基米尔·普京,他被称为“试图重建帝国的独裁者”。

***

联合国:“1,104 名平民丧生”

自俄罗斯于 2 月 24 日开始入侵乌克兰以来,平民死亡人数已上升至至少 1,104 人,其中包括 96 名儿童。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人权高专办)在其公报中报告了这一情况,据报道,受伤人数为 1,754 人,其中包括 124 名儿童。

***

拜登:“普京将带来数十年的战争”

弗拉基米尔·普京有“胆量”说“他是对的”,但“没有理由入侵乌克兰”。乔·拜登表示这一点,并强调俄罗斯的行动有可能带来“数十年的战争”。

***

拜登:“让我们准备好为自由而战”

“让我们准备好为自由而战”。美国总统乔·拜登在华沙说了这番话。

***

在基辅地区遇难的平民

乌克兰新闻通讯社援引乌克兰总检察长办公室的话说,至少有 3 名平民丧生,另有 6 人受伤,这是俄罗斯武装部队在基辅地区炮击的受害者,该办公室还声称,一座建造的东正教教堂在十九世纪。

乌克兰检察官说,枪击袭击了布罗瓦里区的塔拉西夫卡、特雷布基夫和舍甫琴科夫村以及布查镇。被毁坏的教堂是一座献给升天的木制教堂,建于 19 世纪中叶,位于 Lukianivka。

***

一个月内,59个礼拜场所受到影响

半岛电视台援引乌克兰负责教会事务的当局的统计,在一个月的战争中,俄罗斯武装部队袭击了乌克兰 59 个不同的宗教场所。东正教教会报告了最大的损失,该教会在该国占多数,在莫斯科宗主教区自主运作。但一座天主教堂、五座新教教堂、三座清真寺和一座犹太教堂也遭到破坏或破坏。

***

袭击利沃夫,至少 5 人受伤

今天下午俄罗斯对利沃夫的两次袭击造成至少5人受伤。这是由地区州长宣布的。

***

基辅4,500所房屋被毁

自俄罗斯入侵开始以来,大约有 4,500 座乌克兰房屋被毁,还有 100 家企业、近 400 所教育设施和 150 所医疗机构被毁。 Ukrinform 援引基辅领土发展部长 Oleksiy Chernyshov 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了这一点。

***

克里姆林宫:“拜登的侮辱降低了谈判的利润”

“拜登对普京的新侮辱进一步缩小了改善俄美关系的机会之窗”。在美国总统今天将俄罗斯人定义为“屠夫”之后,塔斯社援引克里姆林宫的话说。

塔斯社援引克里姆林宫发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的话说:“听到拜登对普京的指控很奇怪,他呼吁轰炸南斯拉夫并杀人。”

***

切尔尼戈夫彻底摧毁

超过一半的居民逃离了完全被摧毁的切尔尼戈夫,自入侵开始以来,已有 200 多名平民丧生。这是乌克兰北部城市市长所说的,靠近白俄罗斯边境,由于德斯纳河上的一座公路桥被毁,这座城市被隔离了几天,这对与基辅的联系至关重要。

乌克兰真理报援引市长弗拉迪斯拉夫·阿特罗申科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话说:“清点整栋房屋比清点被毁房屋更容易。”他补充说,撤离是不可能的。他补充说,在这个城市,没有电力和自来水短缺。

***

日本首相:“莫斯科存在使用核武器的真正风险”

俄罗斯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变得越来越现实”。路透社援引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与美国驻日本大使拉姆·伊曼纽尔访问广岛时表示。 “核武器的恐怖绝不能重演,”他补充说。 “我们生活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俄罗斯威胁使用核武器,这曾经是不可想象的,甚至是不可言喻的,”伊曼纽尔说。谁强调:“广岛的历史告诉我们,任何国家做出这样的威胁都是不合理的。”

***

改变策略?拜登:“我不确定”

“我不确定”俄罗斯是否改变了在乌克兰的战略。这是美国总统乔·拜登在昨天莫斯科国防部宣布优先目标是“控制顿巴斯”后表示的。

***

哈尔科夫大屠杀纪念馆受损

“俄罗斯入侵者射击并破坏了哈尔科夫郊区的 Drobitsky Yar 大屠杀纪念馆。纳粹回来了。整整 80 年后。”乌克兰国防部在推特上写道。

与此同时,在乌克兰西部的利沃夫附近听到了爆炸声,远处还可以看到一股浓烟。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它显示了远处烟雾的一些图像。

***

泽连斯基的内阁首脑:“对北约和欧盟感到失望”

“我们对北约和欧盟领导人的结果感到非常失望”: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内阁首脑安德烈·耶尔马克在美国主要智库之一华盛顿大西洋理事会的视频中说。 Yermak——据《华盛顿邮报》报道——因此批评了美国和欧洲的路线,将其定义为“默许”。 “我们期待更多的勇气,更强有力的决定。相反,北约似乎更关心不要激怒俄罗斯并避免冲突升级。虽然我们需要非常具体的事情,但我们不得不反复提醒你”。

***

拜登:“普京屠夫”

弗拉基米尔·普京是一个“屠夫”。这是乔·拜登在波兰华沙与乌克兰难民会面时所说的。

***

7万难民抵达意大利

到目前为止,已有 70,784 人抵达意大利:36,428 名女性、6,479 名男性和 27,877 名未成年人。与昨天相比,在全国范围内增加了1,630个条目,主要目的地是米兰、罗马、那不勒斯和博洛尼亚。内政部在一条推文中公布了这一点。

***

呼吁:“从切尔尼戈夫撤离44名重伤员,3名儿童”

“切尔尼戈夫有 44 名重伤者,包括三名儿童、平民、士兵,如果不被带到基辅,他们可能无法生存。” Ukrinform 援引切尔尼戈夫市市长弗拉迪斯拉夫·阿特罗申科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了这一消息。

***

拜登:“在波兰,第 5 条是我们的神圣义务”

“我们认为第 5 条是一项神圣的义务”。这是由乔·拜登总统在波兰华沙表示的,他指的是北约条约的条款,根据该条款,对联盟的一个或多个成员的武装攻击将被视为对所有各方的直接攻击。

***

拜登向基辅承诺“提供更多援助和制裁”

乔·拜登承诺“进一步努力帮助乌克兰保卫其领土”,并让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对俄罗斯的野蛮侵略做出回应,包括新的制裁”。这是在美国总统与乌克兰外交部长德米特罗·库莱巴和国防部长奥莱克西·雷兹尼科会晤后,白宫宣布的。

***

基辅市长取消周日宵禁

基辅市长维塔利克里琴科从周六开始取消了延长的宵禁:“周日下午可以在首都和该地区走动,”他说。克里琴科在 Telegram 的一份声明中表示,将不会实施宵禁——原定于周六晚上 8 点至周一早上 7 点。”“宵禁时间表将保持正常——从周六晚上 8 点到周日早上 7 点。”

***

媒体:“俄罗斯在敖德萨的登陆尝试被拒绝”

俄罗斯军队试图从海上到达敖德萨并登陆一个被击退的破坏和侦察小组。 Ukrinform 援引南方作战司令部军官 Vladislav Nazarov 的话说。 “敌人继续在海岸和黑海巡逻。但防空系统正在发挥作用。敌人试图在敖德萨地区停靠快艇没有成功,他们被击退了,”纳扎罗夫说。

***

媒体:“斯拉夫蒂奇市长获释”

被控制乌克兰北部城镇的俄罗斯占领者绑架的斯拉夫蒂奇市长获释。 《乌克兰真理报》写道。当地医院附近的居民看到了市长尤里·福米切夫(Yuri Fomichev),该医院也有人居住,一些伤员住院。其中一人在一次反俄示威中受重伤,当时莫斯科军方向空中开枪并投掷轻型手榴弹。

***

俄罗斯人控制斯拉夫蒂奇:“市长被绑架”

俄罗斯军队控制了乌克兰北部距离切尔诺贝利几公里的小镇斯拉夫蒂奇。 《独立报》对此进行了报道。基辅地区州长 Oleksandr Pavlyuk 说,军队绑架了市长 Yuri Fomichev,并占领了当地医院。

***

教皇方济各:“这场可耻的战争很快就会结束”

“我们希望并祈祷这场对我们所有人、对全人类的可耻战争尽快结束:这是不可接受的;每天都在增加更多的死亡和破坏”。这些是今天早上在教皇弗朗西斯的觐见中的话

***

基辅的新宵禁

基辅将于今晚 8 点至周一早上 7 点实施新的宵禁。这是乌克兰首都维塔利·克里琴科市长宣布的。 “军事指挥部已决定收紧宵禁,”基辅市长在 Telegram 上写道。

***

拜登将在华沙会见两名乌克兰部长

白宫宣布,在今天访问华沙期间,美国总统乔·拜登还将会见两名乌克兰部长。

***

卡塔尔埃米尔:“声援不公正战争的受害者”

卡塔尔埃米尔谢赫塔米姆·本·哈马德·阿勒萨尼在多哈论坛开幕式上发表讲话说,他的国家有数百万难民在对乌克兰进行“不公正”的战争。塔米姆补充说,卡塔尔也反对任何对国家主权的敌意。他说:“我们与成为这场不公正战争和地缘政治算计受害者的数百万无辜人民和难民站在一起。”

***

泽连斯基:“莫斯科助长了核军备竞赛”

俄罗斯正在助长核军备竞赛: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多哈论坛上表示。泽连斯基说,通过“吹嘘”其核武器,俄罗斯正在助长一场危险的军备竞赛。 “他们吹嘘他们不仅可以用核武器摧毁一个特定的国家,而且可以摧毁整个星球,”乌克兰领导人在视频信息中评论道。

***

英国:“俄罗斯人不分青红皂白地使用轰炸”

“俄罗斯继续围攻乌克兰的主要城市,包括哈尔科夫、切尔尼戈夫和马里乌波尔。事实证明,俄罗斯军队不愿进行大规模的城市步兵行动,更愿意依靠不分青红皂白地使用空中轰炸和大炮来打击防御部队的士气”。英国国防部在其最新的情报更新中写道,卫报引用了一条推文。 “俄罗斯可能会继续在城市地区使用火力,试图限制其已经相当可观的损失,但代价是更多的平民伤亡。”

***

1500枚防空导弹从德国运抵乌克兰

1,500 枚 Strela 防空导弹和 100 挺 MG3 机枪从德国运抵乌克兰。 BBC、《基辅独立报》等国际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周三,德国外交部长安娜莱娜·贝尔博克回忆说,在交付延迟后,更多的 Strela 导弹将运往乌克兰。

***

乌克兰许多城市的防空警报器

今天早上,乌克兰几个城市的防空警报再次响起。 BBC援引当地媒体报道了这一消息。首都基辅、中部城市切尔卡瑟和克罗皮夫尼茨基、东南部的扎波罗热和第聂伯罗、东部的日托米尔以及东北部的哈尔科夫和苏梅都拉响了警报。

***

联合国:关于马里乌波尔乱葬坑的“越来越多的信息”

联合国已收到“越来越多”的信息,证实在被围困的乌克兰城市马里乌波尔存在乱葬坑,并获得了其中一个乱葬坑的“卫星信息”。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联合国驻乌克兰监测团负责人玛蒂尔达·博格纳(Matilda Bogner)表示了这一点。

***

基辅,俄罗斯军事集团想杀死泽连斯基

俄罗斯军事集团瓦格纳想要杀死泽连斯基和总理丹尼斯什米哈尔。这是CNN报道的。 “他们想暗杀乌克兰的领导层:我们的总统和总理。这就是目标,其中几人被派往乌克兰,但没有成功,”卢布基夫斯基说,据他说,乌克兰特工部门和负责保护泽连斯基的特种部队证实了这一阴谋。 “所有这些文件和必要的证据都将提交给国际法院,”他说。

***

人口贩运警报,国际刑警组织在摩尔多瓦
国际刑警组织将其团队派往摩尔多瓦,以应对人口贩运的高风险。这是在大批难民从乌克兰抵达该国之后所担心的。 BBC援引全球警察组织的一份声明报道了这一点。自俄罗斯入侵开始以来,约有 38 万乌克兰人逃往邻国摩尔多瓦,摩尔多瓦拥有 260 万人口,是欧洲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联合在线)

© Riproduzione riserv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