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博伊德被认为是当今最伟大的英国作家之一,他自1981年起便开始创作,作品浩如烟海,能够游刃有余地游走于各种体裁之间,这在当时鲜有作家能比。他的小说作品涵盖戏剧、略带超现实主义色彩的浪漫故事以及心理剧。他最近在意大利出版的新书《加布里埃尔的月亮》 (Neri Pozza出版社,2025年,第304页,另有电子书),则借鉴了约翰·勒卡雷、汤姆·克兰西等杰出间谍小说的创作,当然,也少不了伊恩·弗莱明的影子,至少在某些场景下是如此。

La copertina del libro
La copertina del libro
La copertina del libro

事实上,我们身处1960年的伦敦,正值美苏冷战时期。英国特工部门仍然对所谓“剑桥五君子”的背叛感到震惊和恐慌。20世纪30年代,苏联特工部门在内务人民委员部(NKVD,即著名的克格勃的前身)的协调下,发起了一场招募英国权贵子弟充当间谍的活动。该计划的核心是剑桥大学,在那里,苏联人可以依靠第五纵队——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经济学家、三一学院名誉教授莫里斯·多布。多亏了他的建议,内务人民委员部在短时间内成功招募了后来载入史册的“五侠”或“剑桥五君子”:这五名年轻学生注定要在当时的英国社会和政治中扮演重要角色。凭借他们的任务,“五人组”得以向苏联传递重要的军事和工业情报达约二十年之久。 “剑桥五人组”情报网络直到1951年才开始瓦解,但它给西方政府造成了巨大损害,也让英国女王陛下的反间谍行动深感尴尬。

在这种间谍恐慌的氛围中,我们遇见了加布里埃尔·达克斯,一个三十岁的年轻人,他一直沉浸在童年时那场夺去母亲生命的火灾的记忆中。熊熊的火焰,来自他每晚临睡前点燃的床边蜡烛,蜡烛上盖着一个玻璃罩:“加布里埃尔的月亮”。如今,加布里埃尔成了一名临时记者,除了偶尔帮他在外交部工作的兄弟“忙”之外,他还撰写旅行报道:送信、送信、送报纸,这些工作都是特意放在精心挑选的长椅上的。但火焰仍然追随着他,至少在他的梦里是这样。有一天,他去了刚果,由于不可预见的意外,他发现自己正在采访刚果总理帕特里斯·卢蒙巴。加布里埃尔对政治几乎一无所知,他太天真了,无法理解他们相遇的意义。然而,起初看似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运气,很快便演变成了一连串怪事和巧合,并很快显露出令人不安的一面。因为在冷战时期,旅行者和间谍之间的界限非常模糊。于是,几乎是偶然的,加布里埃尔·达克斯在挥之不去的负罪感的驱使下,发现自己卷入了一张秘密之网,而这一切都围绕着一位神秘莫测的军情六处特工——费丝·格林展开。费丝让这个年轻人陷入了一段无法自拔的关系,正如博伊德用几句发人深省的话所概括的那样:“你会得到通常的奖励。明天我会把画给你,”费丝补充道,“我会解释一切。”“好吧,”加布里埃尔有些生气地说。“我是你的奴隶。”“不,”她说。“你是我的间谍。你不记得了吗?”

因此,从阳光明媚的加的斯,到冰冷的华沙广场,再到摇摆伦敦的活力街头,意想不到的激情、合理的偏执和真实的危险将伴随加布里埃尔·达克斯的冒险之旅。他是一位不情愿的英雄,一位不被怀疑的间谍,一位普通人。然而,他却独自一人,心中萦绕着自己的疑问:“我的母亲真的是因为我而死的吗?我真的做了正确的事吗?我还能摆脱这场游戏吗?……最重要的是,我究竟能相信谁!?”

© Riproduzione riserv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