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维尔·尼林是一位伟大作家的典型例子,他在自己的祖国——这里指的是苏联——长期享有盛誉,但后来却不公正地被人遗忘。

尼林是一位作家兼记者,出生于1908年。他年轻时就投身于俄国革命,并在西伯利亚最偏远的地区担任了多年的警察。在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苏联政府竭力控制广袤的俄罗斯领土,西伯利亚荒野等许多地区都饱受土匪和反革命分子的侵扰,而这份工作可谓艰巨。

尼林根据自己在苏联最偏远、最荒凉地区的经历,写出了他的杰作《残酷》(Readerforblind,2025 年,第 300 页),该书于 1956 年赫鲁晓夫解冻时期出版

La copertina del libro

《残酷》是一部非典型的侦探故事,是一部以西伯利亚针叶林为背景的苏联西部片,其中的斗争不是法律与犯罪之间的斗争,而是良知与权力之间的斗争。

故事始于雅科夫·乌泽尔科夫,一位伪记者来到位于泰加林腹地的杜达里,为读者寻找新闻。当时,苏维埃政权正努力在土匪、前沙皇士兵和叛乱农民中巩固其权力。在这个除了苏维埃当局之外无人知晓的地方,乌泽尔科夫联系上了国家政治保卫总局(OGPU),这支专门负责镇压一切异议和土匪活动的调查警察部队。记者结识了维尼亚明·马雷谢夫·“文卡”,一位拥有非凡人性的调查员。与他的上级不同,文卡不使用暴力或威胁,而是相信正义可以具有人性的一面:他选择说服和尊重来赢得当地居民的信任。凭借他对对话和善意的信仰,这位调查员赢得了前土匪拉扎尔·鲍金的友谊与合作,后者帮助他抓获了凶残的沃龙佐夫,这位自诩为“整个泰加林的皇帝”。然而,当上级为了提升警方在民众心目中的权威而将鲍金囚禁时,文卡发现自己正面临着自己所服务的国家的残酷无情。这种残酷无情体现在这样一种信念上:“有时,在政治问题上,必须严惩某人,以便以此为鉴,警世警世。”正如文卡的一位同事在谈到一个参加洗礼并正在接受某种审判的男孩时所说。

《残酷》是一部震撼人心、令人深感不安的小说,它在苏联获得了巨大成功销量达数十万册,并于 1959 年被改编成邪典电影,在西方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小说主人公文卡有着坚不可摧的道德观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一个有道德、容易犯错、饱受折磨的英雄,这与苏联小说的典型特征完全不符。

与许多文学作品不同,《残酷》既不提供确定性,也不提供救赎:它提出问题,揭露矛盾,并反思当体制背叛其原则时,理想究竟还剩下什么。通常,除了对自己良知的忠诚和对起源之梦的怀念,什么也剩不下,就像韦尼阿明·马利舍夫·“文卡”的遭遇一样。

© Riproduzione riserv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