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先知
拉斐尔·莱姆金,种族灭绝一词的创造者。Per restare aggiornato entra nel nostro canale Whatsapp
二十世纪初,一位名叫拉斐尔·莱姆金的波兰法学家,首次为这种超越一切法理的滔天罪行命名。讲述他的一生,就如同追溯二十世纪那些骇人听闻的反人类罪行。
然而,莱姆金被贬为一名普通的法律理论家,却被无情地遗忘了,而他创造的新词——“种族灭绝”——却成为了上个世纪和本世纪的代表词。
吉罗拉莫·德·米凯莱在他的《先知传》 (Neri Pozza,2025 年,第 320 页,也有电子书)中,从文献和著作出发,讲述了这位坚韧不拔的先知的故事,缅怀了他的功绩,并为批判性地反思当今的意识形态辩论提供了宝贵的想法。
但拉斐尔究竟是谁?“种族灭绝”一词又源于何处?这位波兰法学家毕生致力于为灭绝整个族群的罪行寻求法律定义,而这场斗争根植于他的个人经历。莱姆金于1900年出生于格罗德诺,如今的格罗德诺位于白俄罗斯境内,当时是沙皇俄国吞并的波兰领土。这位未来的法学家从小就明白,身为犹太人意味着要受制于多数人的意志和压迫。事实上,在沙皇俄国,反犹暴行屡见不鲜。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进入法学院学习,开始思考制定国际立法的必要性,以预防和打击一切形式的针对少数群体的仇恨,无论这些少数群体是基于种族、宗教还是文化。他读过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亚美尼亚人惨遭灭绝的记载,并确信旨在将一个民族从地球上彻底抹去的罪行不能简单地归类为战争罪。这些罪行本身就是反人类罪,需要专门的法律体系来规范。
莱姆金的思想在祖国引起轩然大波,这位法学家被指责只关心维护少数群体(例如他所属的犹太少数群体)的权利,而忽视波兰的利益。因此,他被波兰法律界边缘化,并被剥夺了大学和公共职务。尽管孤立无援,他仍然就邻国德国希特勒夺取政权一事发出日益令人担忧却无人理睬的呼吁。
拉斐尔随后独自迈出了关键一步:1941年,他先逃往瑞典,后又辗转来到美国。他很可能侥幸逃过一劫。纳粹占领波兰后,他的49位家人在集中营中遇难。在美国,莱姆金并没有袖手旁观。他不断向罗斯福总统发出呼吁,要求其向全世界谴责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但白宫置若罔闻。于是,他开始专心写作。
1944年,他出版了《轴心国统治》一书,书中他细致地重现了纳粹对被征服民族和被视为“劣等”民族(例如犹太人)的种族灭绝政策。他写道:“帝国蓄意灭绝整个民族的罪行在世界上并非完全是新鲜事。它只是在我们所理解的文明世界中是新的。在文明人的传统中,它如此新颖,以至于没有一个词可以定义它。因此,我擅自创造了‘种族灭绝’一词。这个词源于希腊语ghénos,意为部落或种族,以及拉丁语caedo,意为杀戮。种族灭绝注定会在未来的词典中占据一席之地,与谋杀和杀婴等其他悲剧性的词汇并列。”
那时,莱姆金只有一个目标:让联合国承认种族灭绝罪。他成了出席联合国会议的各国代表团的噩梦。他守候在官员办公室外,纠缠不休,直到说服他们同意通过《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他成了德·米歇尔著作标题中那位执着的先知。然而,事态急转直下。 1946年12月11日,第96号决议获得通过,该决议指出:“种族灭绝是指剥夺整个人类群体的生存权;这种剥夺生存权的行为震惊了人类良知,给人类造成了严重损失,使人类失去了这些群体的文化和其他贡献,并且违背了道德法则和联合国的精神与宗旨。”
1948年12月9日,由莱姆金本人参与起草的《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获得通过。至此,国际社会终于可以对此前一直“无名”的种族灭绝罪行进行起诉。
那一刻,多年的疲惫和压力瞬间爆发。莱姆金精神崩溃了。他全身心投入到《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的倡导工作中,却因此失去了大学教职,身无分文。无家可归、身无分文的他,靠着几个朋友的接济度日,而他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的执念却与日俱增。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他始终坚持认为,种族灭绝不仅指对一个民族的肉体灭绝,也包括任何企图摧毁其语言和文化的行为。
1959年8月28日,拉斐尔·莱姆金在纽约的一个公交车站倒下。在他破旧的租住房屋里,人们只找到几件衣服和一大堆手写的、杂乱无章的纸张。在一张纸上,他写下了关于自己的文字:“最重要的是,一颗美丽的灵魂翱翔,热爱人类,因此孤独。”
希望,也得益于吉罗拉莫·德·米凯莱的著作,孤独感如今会减轻一些,或许会变得更加平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