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丁岛的谷物行业,特别是硬质小麦生产,正在经历一场转型,从数量上看,现在已经呈现出结构性缩小的趋势。

根据最新数据,硬质小麦种植面积已从 2003 年的 97,108 公顷减少到 2025 年的 28,475 公顷

短短二十余年间,产量下降了70%,但产量增长(从每公顷15公担增至27公担)仅部分抵消了这一影响。然而,产量仍然为负:该行业目前甚至无法满足国内需求。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又相互关联:共同农业政策的变化、价格波动、低成本的外国竞争、基础设施投资停滞以及气候影响日益加剧。

该行业的当前状况是初级生产者经济利润逐渐丧失的结果。

支付给生产者的平均价格为每公担26至30欧元,考虑到所涉及的成本(种子、加工、施肥、收获),这个价格被认为是无利可图的。据经营者称,这个门槛并不能保证企业的经济可持续性,尤其是那些在供应链合同之外运营的企业。

更糟糕的是,这种定价是受国际波动主导的背景的一部分,通常由投机逻辑决定

正如 Confagricoltura 所强调的,全球粮食贸易的金融化(价格不是在原产地确定,而是在货船航行过程中确定)造成了市场系统性扭曲。

北美和欧洲港口之间货物运输所经历的波动直接反映在价值链中,进一步压缩了当地生产商的利润。

撒丁岛硬粒小麦拥有优良的品质,这部分得益于其低霉菌毒素含量和数十年的品种选育。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短供应链产业化和商业化发展战略,这些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正如一些当地农民和分析师所强调的那样,真正的风险在于,除非得到持续的推广和保护供应链价值的合同的支持,否则质量仍将局限于市场尚未认识到的水平。

来自圣加维诺蒙雷阿莱的农民兼畜牧养殖者保罗·卡纳久(Paolo Canargiu)谈到“近年来,浮动产量稳步下降,最终将导致区域粮食产量崩溃”。他提出了推广本地种子的问题,并指出“需要投资从种植第一阶段开始的供应链项目:从撒丁岛小麦种子开始,这种小麦至今仍保持着卓越的品质,应该通过科学研究进行保护和改良,以确保种植者比全球竞争对手拥有更优越的起点。”

撒丁岛农业局(Agris Sardegna)致力于科学研究、提高产量、应对气候危机以及对整个行业的分析。该机构还通过其研究人员开展了当地小麦品种基因改良和种植技术改进活动。

Agris大田作物研究服务中心主任Marco Dettori指出:“目前的趋势证实了种植面积的逐步减少,产量也随之下降,但单产的增加只能部分抵消这一减少。因此,产量甚至无法满足国内对硬粒小麦的需求。”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与多种变量有关:由于粮食价格低且波动,这种作物的盈利能力较差;原材料(柴油、化肥和除草剂)成本上涨;天气和气候条件极难预测,这无疑与气候变化有关,导致长期干旱与强降雨交替出现,以及在种植准备期间和整个作物周期中热浪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增加。

(联合在线)

© Riproduzione riserv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