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游行,也不是乡村节日:八月底,在埃斯特齐利,信仰以两双小银木屐的形式进入家家户户,伴随着铃铛的鸣响和新鲜罗勒的芬芳。抬木屐的不是神父或修士,而是由信众们,也就是“教理讲授”的孩子们,继承了这座塞洛巴吉亚小村庄独有的仪式。

一切始于“睡美人” ——一尊古老而珍贵的雕像,最近刚刚修复。八天来,它身着庄严的长袍,安放在担架上,仿佛是为了接受整个教区的敬仰。她脚下是银质木屐:这些虔诚的珍宝,凝聚着数百年的历史与关怀。

然后,仪式突然发生了改变。

圣母玛利亚重披素净长袍,她的木屐也开始出场。它们不再是供人瞻仰的圣物,而是供人分享的物品:它们被放在铺满罗勒的托盘上,由信徒们收集捐赠,开始挨家挨户地传递。

之前的钟声是一个明确的信号:家家户户打开门,焦急地等待着那神圣的小入口,拿走一片罗勒叶,留下另一片,从而形成一个不断给予和回馈的循环。

参与者的多样性令人惊叹:男人、女人和孩子都认为自己是这种交流的一部分,这既是一种仪式,也是一种社区语言。

甚至男孩和女孩也扮演着新的角色,即讲故事的人:他们向那些不是来自埃斯特齐利的人解释传统,从而保护了只有通过讲述才能传承的遗产。

每年八月,小镇都会更新一种简单但令人感动的仪式:两双银色的木屐在房屋之间行走,成为虔诚的象征,这种虔诚不仅限于教堂,还渗透到小镇的街道和角落。

© Riproduzione riservata